当年的禁书《天堂蒜薹之歌》到底写了些什么?
《天堂蒜薹之歌》是莫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整部小说创作完成只用时35天,用莫言的话来说,这部小说是他用愤怒书写并一气呵成的,是真正酣畅淋漓的得力之作。
但正是这样一部书却被封禁了一段时间,到后来才被以民族文学的身份搬进大众视野。
事实上,作家被封书并不奇怪,很多耳熟能详的大作家都曾被封禁过作品,例如余华的《十个词条里的中国》、贾平凹的《废都》等等,都曾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遭到封禁。
但是,很多被封禁的作品也很优秀,就拿《废都》来说,这本小说对某类人群的身心状态和人性人情的描摹几乎到达细致入微的程度。
它被封禁仅仅是因为不符合当时主流的时代审美,现在仔细品味这部小说还是可以感觉到写的很好,很有看头的。
《天堂蒜薹之歌》这部小说是莫言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是反映弱势群体生存困境的得力之作。
天堂县,这里盛产蒜苔,蒜苔长得又长又壮,又嫩又甜。每到丰收季节,外地厂商的卡车宛若长龙,排着队赶来收购蒜薹。
又是一年丰收季节,今年的蒜苔长得格外好,满屋子满院子都是清甜的气息,每一个农民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他们觉得今年的蒜苔一定能够卖上一个好价钱。
可是,因为乡供销社想从中大赚一把,提高了蒜苔出售的价格,外地厂商从中获取的利益减少,就往其他县去收购蒜薹。
乡亲们都拉着自家蒜苔去供销社售卖,供销社因为收购了太多又卖不出去,所以并不打算收购。
县里的三个大冷藏室已经装满,乡亲们却有许多蒜苔没有来得及卖出去。蒜苔好吃是好吃,但保质期极短,有的三天已经坏了,乡亲们没有办法,只得赶着自己的驴车牛车排队往供销社去,期待第二天能够赶上时机,把蒜苔卖出去。
天气炎热,驴子都渴得几乎要晕过去,更何况是人。蒜苔晒得蔫吧蔫吧,排队卖蒜苔的农民各个焦头烂额,有的来的早的,车上的蒜苔已经散发出臭气。
事情逐渐发酵,天堂县的上层领导却避而不见,供销社、安保人员等等,牛头马面,大鬼小鬼却层出不穷。他们拿着各种条子,收取各种能想象到的和想象不到的费用,比如停车费、排队费、售卖费等等费用,惹的乡亲们苦不堪言。
很多人蒜苔不仅没有卖出去,反而在此倒贴了钱,辛辛苦苦从地里刨出来的蒜苔也臭了。
随着事件发酵,愤怒的农民再也忍受不住,他们砸了一辆以为是县领导的轿车,又冲到县政府,砸玻璃、抢东西,甚至攻击政府工作人员。
这件事上了报纸,引起上面重视,倾尽全力帮助农民售卖蒜苔。农民的一部分蒜苔得到售出,但很大一部分蒜苔却臭了。
后来事件终于平息,带头闹事的十几个农民受到了判刑,那些素餐尸位、不理民情的官员也得到惩处。
可惜那些失踪的文卷,还有官员在农民心目中的好帮手好父母官的形象已经找不回来了。
在《天堂蒜薹之歌》中,莫言饱蘸人生情感,以狂欢话民间画的叙述策略,塑造了高马、高羊等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丰富了莫言独特的文学世界,也为文学作品的人物画廊增添了靓丽的色彩。
以下摘自《天堂蒜薹之歌》张瞎子的唱词:
县长你手大捂不住天
书记你权重重不过山
天堂县丑事遮不住
人民群众都有眼……
唱的是八七年五月间
天堂县发了大案件
十路警察齐出动
逮捕了百姓九十三
死的死,判的判
老百姓何日见青天
艺术总是充满感性,莫言在《天堂蒜薹之歌》中的描写一定会存在个性化烘托和夸张部分,不能看作是对原事件的还原。
可能是因为如此,这本书在一段时间内被列为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