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生命中的3个男人,她更钟情于谁?
在林徽因诗意浪漫的一生中,有3个男人对她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那么,她更钟情于谁呢?
01
对于林徽因而言,父亲林长民可以说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不光给了她生命,更是在父亲的苦心栽培下,才有了她人生的美好开端。
1904年,林徽因生于书香世家林家,是家中的长女,祖父林孝恂和父亲林长民都是进士出身,奠定了林徽因以书为友的人生基调。
然而,父亲林长民在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正处在接连失去一男一女的悲痛中时,毅然将母亲冷落在院落的偏僻一角,迎娶了继母程桂林。
程桂林通情达理,还争气地生了几个儿子,深得父亲林长民的欢心,这一切无情地夺走了本该属于林徽因母亲的所有温情和宠爱。
在林家,常常是前院欢声笑语,后院却悲戚苦楚。这样的原生家庭,让林徽因从小便早熟,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然而,对于林徽因而言好的一面则是,父亲开明的思想,让作为家中长女的林徽因获得了饱读诗书的重要机会。
即便冷落于母亲,但是父亲却格外喜爱这个冰雪聪明、乖巧懂事又温婉俊美的女儿,从小便培养林徽因琴棋书画诗文礼乐,样样精通。
林徽因的过人才情和诗情画意,正是得益于父亲早年间的苦心栽培,这一切为林徽因的人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石。
对于林徽因而言,父亲林长民是她偶像一般的存在,她崇拜父亲,敬佩父亲,是她人生中的慈父,也是人生导师。
02
在林徽因人生中第二个登场的男人,则是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
徐志摩是林徽因父亲林长民的至交好友,在多次的往来接触中,徐志摩折服于眼前这位16岁花季少女的美貌和才情。
林徽因和徐志摩相识、相知于英国伦敦。那时候林徽因跟随父亲远渡重洋初到欧洲,父亲每日忙于工作,无心顾及林徽因,加上伦敦连日的阴雨天气,让初到异国他乡的林徽因异常阴郁和孤独。
恰在这个关键时刻,徐志摩出现在了林徽因的世界里,他的陪伴,他的高谈阔论,他的渊博学识,都让少女林徽因无限向往和崇拜。
两个年轻人坐在壁炉边,促膝长谈,一起聊文学诗歌,聊时事政治,聊很多很多的事情。
不仅如此,徐志摩还带着林徽因走在伦敦街头,享受和煦的春光,一起感受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徐志摩的到来,将林徽因灰暗的生活变得阳光灿烂起来。时光不语,却在彼此的心田泛起了阵阵涟漪。
徐志摩更是无法自拔疯狂地爱上了才女林徽因,他的爱猛烈而灼热,来势汹汹。
然而,彼时的徐志摩早已跟张幼仪结婚,还生下了一个儿子。尽管如此,徐志摩却满不在乎,他对林徽因的爱不可阻挡。
为了得到林徽因的爱,他甚至不顾世俗的反对,毅然决然地跟张幼仪提出离婚,彻底地伤害了无辜的张幼仪。
然而,相对于徐志摩的疯狂和不顾一切,林徽因更显得人间清醒,她的理智告诉她一切必须就此打住。
就这样,林徽因和父亲不辞而别,悄悄地回国,不多久便于梁思成订婚。这一切,让徐志摩心碎到了极点。
03
在情感上,出现在林徽因生命里最重要的男人,恐怕就是梁思成了。梁思成是梁启超的长子,他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大师。
相比于诗人徐志摩的疯狂爱恋和浪漫主义,梁思成对林徽因的爱,更接地气,也更踏实靠谱。
梁启超是林徽因父亲的故交,家庭背景和学识都般配,而且林徽因和梁思成也是在双方长辈的促成下相见、相识,最后相守一生的。
当抱得美人归的那一天,梁思成还有点自卑地问林徽因,面对众多优秀的追求者,为什么选择了自己时,林徽因她用一生来回答这个问题。
或许,这就是最纯粹的爱情,不像烟火那样绚烂、稍纵即逝,而是朴实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相伴相守一生的誓言,平淡却踏实。
在林徽因的陪伴下,梁思成远渡重洋,赴美国攻读建筑学。林徽因和梁思成相敬如宾,学成归来,为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爱情为后人所称颂,堪称一段旷世情缘。
正如作家朱云乔在新书《刹那芳华,念念不忘:林徽因传》中所说的:“为什么我们如此羡慕林徽因?因为她真实不做作,谋生亦谋爱。”
这就是林徽因,举手投足皆成诗的大才女。
-END-
欢迎关注@三姐爱读书,分享更多好书、更多人生感悟!跟我一起爱看书、爱写作,每天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