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通古斯
朝克赛/文
俄国在17世纪初向西伯利亚扩张的过程中从雅库特人那里借用“通古斯”来指称鄂温克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通古斯”名称在外贝加尔的地方社会与西方学术界同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俄国在官方资料与学术研究中一直用通古斯来指称不同地区的鄂温克人。比如在一些俄文文献中将石勒喀河与鄂嫩河流域的哈木尼干人称为“使马通古斯”“养马通古斯”“游牧通古斯”或“涅尔琴斯克通古斯”等。时至今日,“通古斯”一词作为广义的学术用语已经被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语言学和考古学等领域的中外学者所接受并采用。比如在语言学领域中将满族、锡伯族、赫哲族、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归人“通古斯语族”。
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于广义的“通古斯”与“通古斯鄂温克”之间的关系关注并不多,对此我们首先要了解通古斯族称在地方社会中的运用与发展自17世纪之后,俄国官方将所有鄂温克人称为通古斯.同时,来到外贝加尔地区定居的俄国人越来越多,他们与鄂温克人接触时也称他们为“通古斯”到19世纪中叶时,外贝加尔地区的鄂温克人已经营遍接受“通古斯”,并在与俄国人交往时,他们经常用这个词来称呼自己和其他鄂温克群体。20世纪50年代以前,俄国境内的鄂温克人最普遍的名称为“通古斯”“很多雅库特化的、布里亚特化的和蒙古化的鄂温克人称自己为'堪木尼甘’和'通古斯’”。
从1917起,哈木尼干人来到呼伦贝尔地区时主要使用的另一个名称便是通古斯。因此,20世纪上半页,中国学术与官方资料中都将呼伦贝尔的哈木尼干人称为“通古斯族”。直到建国初期,这种情况也没有变化,1950年燕京、清华、北大内蒙古工作调查团在呼纳盟进行田野调查时哈木尼干人使用的族称为“哈木尼根”或“通古斯族”。而根据1953年中央民族大学在呼伦贝尔的调查,生活在陈巴尔虎旗,与俄罗斯人邻近的哈木尼干人自称“通古斯”,生活在鄂温克旗,与布里亚特人杂居哈木尼干人自称“哈穆尼堪”。
新中国成立后,“索伦”“通古斯”“雅库特”三个群体统一为鄂温克民族,1958年3月5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向全区发出《关于我区“索伦”“通古斯”“雅库特”统一改称鄂温克族的通知》,通知要求:“本会同意呼伦贝尔盟将'索伦’通古斯’、雅库特’等称呼统一改称鄂温克族的决定,今后凡口头称呼、文字宣传、公文、布告等一律使用'鄂温克’名称,特此通知。"从此,“通古斯族”这一名称在官方与民间的使用频率逐渐减少但是生活在呼伦贝尔的各种群体在交往时需要用传统称谓来互相指称,这些称谓在民间口语中已经成为习惯用语,不可能一下子被抛弃。因此,通古斯名称并没有完全消失,它在哈木尼干人中间以“通古斯鄂温克”的形式保存了下来。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古斯鄂温克”已经成为政府与学术话语中对哈木尼干人的正式名称,同时在地方社会中有着普遍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