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策:唐蕃古道上的外交传奇?
这里是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南亚次大陆,大约在公元 5 世纪末,来自中亚的嚈哒人冲击了笈多王朝统治。此后百余年间,此地政权林立,混战不休。直至公元 7 世纪初,戒日王尸罗逸多建立的戒日王朝统一北印度地区。
公元 631 年,大唐僧人玄奘抵天竺,与戒日王相见。戒日王听闻中国有圣王作秦王破阵乐,询问秦王何人。玄奘介绍了李世民。相似经历让戒日王好奇,他派使者赴长安,开启东亚与南亚次大陆两大传奇王朝联系,而这故事开篇之人正是玄奘,后续主角则是王玄策。
与玄奘相比,王玄策知名度低,两唐书未立传。但他却完成 “一人灭一国” 壮举。
王玄策何许人?
公元 641 年,戒日王使团到长安,唐太宗命梁怀瑾抚慰,双方建交。
两年后,戒日王第二批使团至,太宗命李义表为正使、王玄策为副使护送其使者回国,王玄策之名首现史书。当时从长安到戒日王朝国都曲女城有三条路线。
其一沿丝绸之路,长安向西经河西走廊至瓜州,再经伊州、西州等地,南出铁门关翻越大雪山抵曲女城,此为玄奘西行路线。其二前半段同,出玉门关后走鄯善、且末等,西翻葱岭,后续与一路线重合,是玄奘归国路线。其三从长安到河州,经鄯州等地到拉萨,再向西南经尼泊尔到曲女城,其中南段在公元 634 年尼泊尔尺尊公主嫁吐蕃松赞干布时开通,北段于公元 641 年文成公主嫁松赞干布时开通。
虽无明确记载,但多数学者认为李义表、王玄策等人可能是首批走通长安经拉萨到曲女城新路的唐使。他们一行 22 人,历时 9 个月,于公元 643 年 12 月抵戒日王朝,在此拜访佛教圣迹,感受文化风俗。
公元 645 年正月,来到王舍城登上灵鹫山,留碑石铭文纪念交流之行。又至菩提迦耶摩诃菩提寺,在菩提树下塔西面令卫材撰文献礼,勒石立碑。后去尼婆罗国阿耆婆提水火池。
王玄策的惊世之举
至公元 647 年唐贞观二十一年,李义表、王玄策完成外交任务回长安,戒日王使者同行,献上火珠等物。李义表汇报见闻,太宗得知天竺石蜜贵重,命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送西域使者回国并学取制糖法。
约公元 647 年 3 月,王玄策二次西行,一行 30 余人经丝绸之路南下。
天竺各国起初热情接待,然王玄策到戒日王朝时,戒日王去世,王朝大乱,大臣阿罗那顺自立并反唐,攻打王玄策一行。
王玄策寡不敌众,部下阵亡,他与蒋师仁被俘后逃脱。进入吐蕃边境后,王玄策不甘受辱,以唐使身份向吐蕃、泥婆罗等政权求援。吐蕃派 1200 精锐,泥婆罗调 7000 骑兵,章求拔国军队也来会合。
王玄策率大唐外援军返天竺攻阿罗那顺所在茶博和罗城,三日破城,斩首 3000 级,敌军溺亡过万。阿罗那顺逃后反扑,被蒋师仁击败被俘,其残部携家眷溃逃,蒋师仁追击再获大捷,俘 12000 余人。中天竺震动,580 余城邑望风而降。
东天竺王送牛马等犒赏。迦摩缕波国童子王曾求译道德经,此时献地图并求老子像。
王玄策凭外交影响力成就 “一人灭一国”,还不忘使命,从摩诃菩提寺请得制糖匠人 2 人、僧侣 8 人返长安。
公元 648 年唐贞观二十二年十月,王玄策押阿罗那顺经唐蕃古道回长安。
太宗大喜,封王玄策朝散大夫。天竺制糖法在越州试验成功,太宗同意童子王所请,令玄奘等译道德经。但译葛洪续文时争议不断,中书令马周等赞同玄奘意见,只译正文部分。可惜梵文版道德经最终未传天竺。王玄策二次出使还带回天竺术士那迩娑婆寐,太宗令其炼延年药,药成服用无效,太宗去世。术士未被诛杀,仅被驱逐。
公元 657 年那罗陀婆寐回长安,王玄策荐给唐高宗,高宗不信,术士未回天竺,客死长安。
外交余音
公元 658 年,王玄策奉高宗敕命到尼婆罗国送佛袈裟,开启第三次天竺之行。
有文物大唐天竺使出名印证,铭文提到王玄策公元 659 年 5 月经唐蕃古道到吉隆宗喀山口入泥婆罗国。完成任务后,王玄策到维摩诘故居,“方丈” 之称由此而来。他访问摩揭陀国,在菩提寺受款待,公元 660 年 11 月返程。因唐蕃关系恶化,改走丝绸之路,在阿富汗迦毕试国古寺带回佛顶骨,经多地于公元 660 年回长安。
两年后,唐高宗派王玄策第四次出使天竺追玄照法师归国,路线存争议。
公元 664 年王玄策见玄照并于同年九月启程,途经尼泊尔回国,在吉隆宗喀山口刻大唐天竺使出铭。此时王玄策接高宗诏书寻术士卢伽异多,遂与玄照分离,玄照回长安,王玄策公元 665 年返唐。同年 9 月,王玄策在洛阳龙门石窟开窟造像并题记留名。
公元 667 年唐高宗欲让卢伽异多炼药,被郝处俊劝止。
之后王玄策之名再出现可能是甘肃永靖县炳灵寺题记,若 “测” 字辨认无误,公元 681 年闰七月八日便是其最后踪迹。
王玄策一生传奇,有壮举亦有遗憾。他官阶最高仅朝散大夫,著作中天竺行记及熙国志失传,事迹散于各处,近代学者研究才梳理出其完整轨迹,让我们看到一位真实的唐朝外交家、佛教徒与中印文化交流使者。
文本来源 @安州牧 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