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巷战照片——1945年的柏林战役有多惨烈?苏军伤亡高达30万!
1945年4月,苏军先锋强渡奥德河成功,兵锋直抵柏林城下。为守住最后老巢,希特勒集结了214个师(包括34个坦克师和15个摩托化步兵师),总兵力达到106万人!并且构筑了严密的防御工事。
不过苏军的实力更强,总兵力258万,火炮4万多门,坦克6250辆,飞机近8000架,无论人数还是装备,都远远超过对手
在这场惨烈的终结对决中,苏军以伤亡30万人代价,将旗帜插在国会大厦顶部,那么,真实的柏林战役是什么样子?
让我们通过79年前,战地记者拍摄的照片,来一起领略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攻坚战!
△大名鼎鼎的G型防空塔,墙体厚度8米,能抵御900公斤航弹直接命中,顶部装有6部双联装128毫米高射炮,射速达了惊人的每分钟12发,皮糙肉厚+火力凶猛,盟军轰炸机群都要它绕着走
防空塔设计图
柏林的G型防空塔一共有3座,呈三角状分布,将国会大厦牢牢围在中间,一层为市民避难所,各种生活设施齐全,能储存1.4万人食物,坚守12个月以上。
二层是博物馆和美术馆的文物储藏室
三层是医院
四层六层是战斗人员区域
△由于防空塔过于坚固,苏军的B-4重型榴弹炮(斯大林之锤),打在上面都只有一个白点。
而德军将128毫米高射炮降低角度,对准地面后,一炮就能击毁一辆T-34坦克,攻防上的巨大差距,让苏军伤亡惨重,最后不得不绕开防空塔前进。
△守卫国会大厦的德军士兵,总人数约1500多人,1000多人是党卫军,以及数百名名外籍兵团士兵,最后全部战死。
△1945年4月20日,是希特勒的55岁生日,为了给他一个“惊喜”,盟军轰炸机和苏军重炮群,同时对柏林展开轰击。这也是200多年里,柏林第一次遭到地面炮火的打击。
△集结中的苏军分队,他们头戴SSH-40钢盔,肩扛莫辛纳甘,在炮火打击结束后,立即投入了残酷的巷战
△正在“乌拉冲锋”的苏军士兵,他们勇敢的冲向街垒,背影里充满了对胜利渴望
△一名中弹阵亡的德军士兵,孤零零躺在地上,或许在生命最后一刻,他想过与家人团聚,想过那些平凡又温馨的日子。
△两名苏军士兵穿过燃烧的街区,脸上写满了勇敢与坚毅
△大名鼎鼎的“虎”式坦克,由于严重缺乏燃油,虎式失去机动能力,被德军当成固定火力点,拦截蜂拥而至T-34集群
△正在轰击“泽洛夫高地”的苏军重炮,为了拿下这个制高点,苏军付出了3万人阵亡,800辆坦克被毁的沉重代价
△苏军战斗机掠过柏林上空,在23天战斗中,苏军损失了1800多架战机,德军损失了1400多架,包括80多架ME-262喷气式战斗机。此战过后,纳粹空军彻底灰飞烟灭。
△令纳粹闻风丧胆的“喀秋莎”火箭炮,只需10秒,就能摧毁8公里外的预定目标,然后苏军士兵会用火焰喷射器,反坦克枪和冲锋枪,清扫废墟每一个角落。
△被击毁的德军装甲指挥车
△被打成马蜂窝的“甲壳虫”,尽管德军动员了20万人的“国民突击队”,几乎做到了全民皆兵,但依旧挡不住苏军的猛烈攻势。
△4月28日,苏军前锋攻入“蒂尔花园区”,这里是柏林防御圈的中心,国会大厦、内务部大楼都在这里。
△4月30日,经过两天激烈战斗,苏军攻占国会大厦,希特勒和妻子爱娃在地下室饮自尽。
苏军两名士兵耶格洛夫中士和坎塔里亚下士,在国会大厦顶部升起苏联国旗。
△5月2日,眼看大势己去,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曼,下令所有德军放下武器投降
△柏林,是二战皇冠上的红宝石,拿下柏林是至高荣耀,关系到二战正史怎么写。英美其实也很想拿下柏林,不过苏军毕其功于一役,抢先到了这个荣誉。
△指挥交通的苏军小姐姐,战争的胜利结束,让她心情格外愉快
△搭乘T-34返程的苏军伤兵,经过4年苦战,终于踏上了回家道路,尽管身心俱疲,但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国会大厦前的合影,墙壁上的密集弹孔,诉说着战斗的激烈,许多苏军士兵在胜利的前一刻,遗憾倒在了这里……
△两名苏军士兵正在研究手里的“铁十字勋章”,这曾是德军的最高荣誉,如今却扔了满满一地,成了无用的废品。
△曾经无比珍贵的铁十字勋章,如同垃圾一般,被苏军士兵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柏林战役中被俘虏的德军士兵,总数达到了惊人的48万,他们大部分被送到了西伯利亚挖矿
△步履蹒跚的党卫军伤兵,再也没有曾经的趾高气昂。
希特勒自杀时,德军在捷克有两个重兵集团,共90万人,在挪威有40万,在南斯拉夫45万人,在库尔兰有20万,柏林残余守备队50万左右,一共245万人。
看起来人数不少,但当时苏军总兵力1300万!美军1200万!完全处于被碾压状态,再加上工业生产能力几乎归零,因此投降成了必然选项
△战后的柏林街头,两名德国姑娘扭头观看被击毁的T-34坦克
△一个德国小男孩,警惕的看向摄影师,战争虽然结束了,但亲人的离去,让他们伤心不已。
△苏军阅兵式,对手的旗帜被拖在地上,以示盟军的胜利和二战的结束!
纵观整个二战,德国前期赢得了几乎所有战役的胜利,犀利的闪电战,更是席卷了欧洲大陆。
然而随着战争深入,越来越多问题暴露了出来——资源的匮乏、兵力的分散、盟友的拖后腿,以及盟军的不断反击,都让德国陷入了困境。
尽管在1943年进行了“总动员”,开足马力全力生产,但是斯大林格勒的战败和诺曼底登陆,包括后来的库尔斯克战役和鲁尔区大轰炸,都预示着纳粹败局已定,最后的柏林战役也只是负隅顽抗罢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