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掏鸟窝被判十年的大学生,如今已出狱,父亲:判得比人贩子还重
#文章首发挑战赛#
时至今日,保护环境生态已经成为了人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而保护环境生态,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保护各种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也要保护各种野生动物的生存权益。
而在这方面,我国也是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对野生动物实行保护,也是有一系列的制裁措施来惩罚那些触犯法律的人。
而最近,就有一起因为触犯野生动物保护法而被判刑的案例引起了大家的热议,这就是一起"掏鸟窝案"。
这个案例的当事人是一名大学生,他因为在家乡的时候,趁机掏空了村子周围的燕隼鸟窝,最终被判刑十年。
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尽管这名大学生的父亲还四处奔波上诉,想方设法想要将判决结果改变,但是最终的判决结果还是没有改变,这名大学生也依然被判处了十年的有期徒刑。
如今,这名大学生已经在狱中度过了将近六个年头,也终于提前出狱,而在出狱之后,他也对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有了深刻的反省,也知道了应有的教训。
一、案例回顾,大学生因为"掏鸟窝"被判刑十年。
"掏鸟窝"一词,是源自于破坏野生鸟类的繁殖生态环境,而对鸟类资源进行非法获取的一种行为。
而在这起案件中,因为"掏鸟窝"而被判刑的当事人就是一名大学生,而他的父亲也是当地的一名村官。
据了解,这名大学生在2014年的时候,趁着自己暑假回到家乡,而在家乡的这段时间里,他和家乡的一些朋友搞起了非法买卖野生动物的勾当。
而这起案件最终的端倪就是被当地的警方给抓获了,也是在这个时候,人们才知道原来这些大学生平时回到家乡的时候,喜欢的是如此"特殊"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参与了非法买卖野生动物的勾当,这名大学生才会因为"掏鸟窝"一事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而对于这样的判决结果,大学生的父亲表示非常的不满意,他觉得儿子只是犯了一时的错误,应该得到大家的谅解,而不应该因此就被判处这么重的刑罚。
为了能够让儿子尽快回到家人的身边,也为了能够让儿子尽快回到社会上去,父亲四处奔波,想方设法要为儿子上诉,也想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减轻儿子的刑罚,甚至是想要将判决结果改变。
二、父亲四处奔波想为儿子脱罪。
对于儿子因为"掏鸟窝"一事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的判决结果,大学生的父亲表示完全不能接受,他觉得儿子只是一时糊涂,被身边的一些朋友带坏了,才会犯下现在的这样的错误。
因此,他觉得学校和司法机关在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并没有对儿子进行教育和矫正,也没有给予儿子从轻处罚的原则。
所以在判决结果一出来之后,父亲就开始四处奔波,想方设法要为儿子上诉。
而在这个过程中,不知道是被什么样的人蒙蔽了心智,还是觉得自己有钱有势可以为所欲为,父亲甚至是多次想要通过非法的途径来改变判决的结果,也是想要通过贿赂的方式来改变司法人员的判决结果。
可以说,父亲的这种行为完全是在"以毒攻毒",他觉得自己所受到的刺激和伤害太大了,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来改变现在的这个结果。
而对于父亲的这种行为,也是在劝说无效之后,最终被身边的人给举报了,也是因为父亲的这些非法行为,最终还给了儿子更多的负面影响。
三、案例启示。
对于这起因为"掏鸟窝"一事被判刑十年的案例,也是给大家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启示。
首先,对于保护野生动物,无论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不能有任何的侥幸心理,更不能有什么"特殊待遇"的想法。
只有将各种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深深地植根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也只有我们从自身做起,才能够更好的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中来,也才能够在实际行动中,为野生动物的保护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其次,对于父母来说,无论是什么时候,都不应该"溺爱"自己的孩子,更不能"包庇"和"纵容"孩子的错误行为。
只有让父母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也给予孩子必要的批评和惩罚,才能够让孩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才能够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少一些错误和挫折。
最后,对于类似的案例来说,我们也要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明白了法律是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无论是什么样的判决结果,我们都应该尊重和理解,也要明白每一个判决背后的深层原因,从中学会如何正确的去面对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