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子误国,中国人在宋代就能明白的道理,为何现代人不懂?
所谓戏子,古人对从事演艺之人的蔑称。据《旧唐书》记载,戏子一词最早可能来源于唐朝,唐太宗为了让刚出生不久的太子不再哭闹,命人将善于吹打嬉闹表演的人组织起来哄逗太子,这些人的主要任务就是戏逗太子,于是简称戏子。
北宋时期,大文豪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单独列出一篇记载伶人的合传,用来警示后人,也不知从何时起,戏子误国成了国人的一种共识。有时我在想,区区一介戏子,怎会误得了国?戏子何曾误国,误国者从来都是看戏的当权者。
可是看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从喜剧演员到一国总统这样一步登天的人生经历,再到如今乌克兰的困境,我对所谓的戏子误国又有了新的认识。朋友们好,本文由青衫弹史独家原创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喜欢的朋友,麻烦动动小手指,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哦,谢谢~
《人民公仆》海报
01 伶官
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
说出这句话的人,是唐末枭雄朱温,那个亲手结束了大唐帝国统治的后梁开国皇帝,而能让这位枭雄人物都要大加赞扬的人是灭亡后梁建立后唐政权的李存勖。
李存勖,后唐庄宗,先灭后梁,在平河北,后退契丹,一统中原,灭西岐前蜀,占汉中四川,五代之中,无盛于此者,威望何其盛也,大有一统天下、中兴大唐的趋势。
然而,辉煌来得快去得也快,一代雄主登基不过短短三年时间,生死握于伶人之手,权势一朝丧尽,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独宠伶人而失信天下,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三矢之恨
很多人将后唐庄宗皇帝李存勖的失败归咎于伶人身上,虽说这背后的原因很复杂,但是李存勖对于伶人的重用的确是导致政权倒台的重要原因。
李存勖重用伶人治国,开了历史的先河,李存勖不仅仅自己喜欢听戏看戏,还喜欢亲自下场参与,为了工作爱好两不误,李存勖索性将信任的伶人放到朝堂上来治理国家。
李存勖最喜欢的伶人周匝被后梁俘虏后,幸得身边伶人陈俊、储德源拼死保护方保存性命,等到李存勖灭了后梁之后,不顾谋士郭崇韬的劝阻,执意高官厚禄赏赐直接提拔为刺史,位极人臣,而此时跟随李存勖打天下的将士尚未封赏。伶人封官的口子一旦打开,便如同上瘾一般,李存勖接连将多处重要地方的刺史之职委派给戏班出身的伶官,甚至连监听群臣、打探情报的要职都需要伶人来担任,伶人出身的景进担任之职,百官奉承,莫敢违逆。
伶人主政,宦官辅政,构成了李存勖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伶人集团也成为后唐庄宗时期最大的政治力量。李存勖宠信伶人而失信天下,最终也因伶人而亡。李存勖亲自提拔伶人出身的侍卫首领郭从谦,最后也是这位侍卫首领主动发动兵变,乱箭射死了李存勖,而那些李存勖曾经信赖有加的伶人多数逃逸,竟无一人愿意相救。
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倖,四方藩镇,货赂交行,而景进最居中用事。庄宗遣进等出访民间,事无大小皆以闻。每进奏事殿中,左右皆屏退,军机国政皆与参决。---《新五代史》
李存勖动漫形象
02 官僚体系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国之大事,最忌外行领导内行,特别是当一个外行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骤然间跃升到权力顶层,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不啻于一场政治大地震,轻则国家动荡,重则家毁国亡。
那么,这种情况该怎样解决呢?聪明的古代中国先民早就找到解决办法了,那就是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官僚体系。夏商周三代,官爵世袭,王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管辖着境内的诸侯国,诸侯国内又有公卿士大夫管理地方,圣天子垂拱而治,拥有天下却无权调动一地之力。
改变这一情况的是秦始皇,始皇帝一统六国之后,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官吏任免权力在于中央,官吏的任免不再是家族世袭,而是政绩考核,一个完善的官僚体系渐渐成熟,并由此构成了秦汉帝国的强盛。
始皇帝
魏晋时期,世家大族垄断了上升通道,某种程度上说官僚体系倒退回了夏商周三代时期,或许两晋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与之有着密切关系。隋唐天下再度统一,并且全面推行科举取士的考试制度,人才的上升通道彻底打开,及至宋代,科举制度臻至完善,文武分治之下作为国家治理核心的文官体系成型,构成宋元明清乃至如今的中国政治生活的基本框架。
任人不唯亲,选拔看政绩,这套官僚体系最大的好处是带来政治上的稳定,虽然它无法避免王朝的衰落,却可以大大延长一个王朝的生命周期,带来持续而稳定的治理,这一点在宋元明清四朝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不再有大动乱的时代出现了。
相反地,我们将视线转向西方世界。西方人自己曾经承认过:如今的欧洲大约就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其实就以官僚体系的成熟度而言,此言不虚,虽然如今的欧洲绝大多数国家已然步入现代社会,但是其官僚体系仍处于待完善的阶段。
欧洲地形图
在19世纪之前,官员的任免实行恩赐制,平民骤然提拔为高级别的官员比比皆是,1688年的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重要官员的任免由议会多数党掌握,盛行任用私人,官府腐败、政府低效的问题日益突出,官僚体系改革迫在眉睫。
19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最终在1853年制订了一整套行使至今的制度。在英国,官员通常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参与政府具体事务执行的为事务官,与内阁共进退的是政务官,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每每更换首相,便要重组内阁。大致上来说,政务官负责国家决策层面的政务,事务官负责具体政策的执行,如果非要类比的话,其职责上大概政务官相当于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中的中书省,事务官相当于尚书省,当然这只是职责上的类比。
在产生方式上,不同于中国的科举考试产生官员,然后从地方官员提拔优秀干部到中央这样一整套的完善流程,英国的文官体系下,政务官由议会选举产生的多数党领袖出任的首相直接任命,所以在西方经常可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象。
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更迭频繁,为何国家还能平稳运行?这背后靠的是一群受内阁更迭影响的事务官作支撑,这些事务官的存在保证了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号称永不更迭的幕后政府,前台是两党轮流秉政,后台则永不更换。
英国议会制
英国的这套文官体系结合中国科举制优点和英国议会制的国情制定而成,虽然学得不伦不类,但的确极大促进了英国政府的执行效率。说完英国咱们再来说说美国,美国要比英国更晚时间确定文官制度,直到1883年才颁布了《彭德尔顿法》确立了美国的文官制度条例。
英国是1853年,美国是1883年,德国和法国更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方才真正确定文官制度,这你可别嫌晚,直到如今很多国家虽然仿照英国建立文官制度,却是学的四不像,至今仍然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政府官员管理体系,政党分肥现象屡见不鲜,一场选举乱象丛生。
实际上英美所确立的文官制度其本质上仍旧沿袭古希腊城邦时代的公民大会与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元老院的框架,虽然扩大了民主的范围,但就其本质来说,仍旧是精英治国的模式。
03 媒体帝国
那么,回到题目中所提出的问题,从何时起,毫无政治经验的演员,也能当上一国的总统?如果将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传播时间对比着来看,便会有着豁然开朗的感觉。
1906年,无线电广播出现,1925年电视机出现。1950年有线电视系统出现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1962年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用来传送电视节目的通信卫星,电星一号,此时的美国全美有着541家电视台,电视机开始走进美国千家万户之中。1975年美国发射了通信卫星一号,全美有线电视业迅猛发展,用户率大幅上升。
伴随着电视机的普及,这种新式媒体同样影响到了美国政治生态。1960年9月,美国总统选举候选人辩论首次通过电视向全国转播,辩论双方为民主党人肯尼迪和共和党人尼克松。等到1980年的总统大选辩论,共和党人里根挑战争取连任的卡特,里根充分利用辩才和好莱坞演员的天赋,最终一举夺得538张选举人票中的439张,50个州的44个州都倒向里根。
肯尼迪与尼克松辩论,中间是主持人史密斯
前文我们说道,欧美的政治制度本质上还是小国寡民状态下的精英执政模式,精英阶层掌控着整个国家政策的制定,不管两党如何轮流执政,最高权力中心始终掌握在那一群的精英阶层。
电视机出现之前,人们获取资讯的渠道有报纸、书籍等,成本较高,这些精英阶层很轻易地掌握着舆论的走向,及至电视机的兴起,精英阶层很快意识到这种新媒体的挑战,如今的美国电视广播网络近乎全部被五大集团垄断。
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格局,人们以更低成本获取资讯,并且在庞杂的信息流下,广大的普通民众得以参与以前只有精英人士才能玩的政治,在有心人士的引导之下,庞大规模的普通人群借助所谓民主的选举制度成功将一个不懂政治的网红送入权力的最高层。
这就是欧美政治的悲哀之处,架构于精英政治框架的政治生态却又要求所谓的民主,在面对全民参与的情况却又无能为力,归根结底这种政治模式,还是脱胎于小国寡民的国家模式。英国确定文官制度时,人口不过千万,美国人口不过五千万,如今的美国人口扩大了6倍,如何管理如此庞大的人口,对于建国不到250年的美国来说,还太难!
更别说,那些文官制度尚未健全却一心一意模仿英美政治体制的国家,在如今的互联网模式的冲击下,选出一位毫无政治经验的素人出任国家总统,掌握一国最高权力,这一点都不稀奇,或许在未来可能会越来越多的出现。
白宫
04 终章
都说戏子误国,戏子何曾有过误国?误国的不过是看戏的人!
可若是任由不专业的人来继续掌握着最高权力中枢,那才是真正的误国!
本文由青衫弹史原创,全文3900字,创作不易,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哦~。感谢您的阅读,未得允许,不得转载,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荣幸~
点赞收藏、关注赞赏,鞠躬感谢!
本文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