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母亲厉害:2段婚姻失败,教出总统儿子,50岁完成博士论文
奥巴马说他多有优秀的品质和才能,都是母亲给的。
当身为总统的儿子这样评价她时,她已经离开这个世界13年,却因为曾经的朴实无华成为世人的焦点。
奥巴马的母亲斯坦利·安·邓纳姆,一个普通的美国白人家庭的女子,留给世界的是这样简洁明了不拖沓的人生履历:
18岁未婚先孕,退学结婚却在21岁带着孩子果断离婚。
25岁的再婚也没能坚持多久就成了过去式。
30岁时攻读博士,50岁时完成博士论文。
三年后因病去世。
青春期的安·邓纳姆也是一个敢于折腾的女孩子,60年代的美国就算是再开放,也还没到可以随便拍全裸照片的地步,但是安就敢于在朋友的镜头下大胆裸露自己。
60年代,已经是夏威夷大学优秀学生的安,她的劫并不是拍这些照片。
不喜欢被固有观念圈住,追求自由平等,那么我们姑且就把拍全裸照片的行为这样理解吧。
她真正的劫数,是遇见一个演讲中两眼有光、口才超级棒的黑人学生巴拉克。
那时她的眼里没有肤色,只看到了才华,并且主动出击。
两人关系的速度很符合喝惯可乐的民族节奏,目的明确直奔主题,没多久就怀孕了。两边的家庭也因此闹得鸡飞狗跳。
安的父母反对,除了肤色,还有一个很现实的理由:她才18岁,现在就生孩子结婚有点扯。
巴拉克的家族也强烈反对,他们更高傲:绝不能让一个白人女子玷污奥巴马家族的神圣血液。
双方家庭的水火不容却让安的快刀斩乱麻打了个措手不及,安干脆直接退学,奉子结婚,在生米成熟饭的前提下又用事实的婚姻来了个盖章定论。
1961年,19岁的安生下了儿子奥巴马。
本以为放弃一切换来的婚姻能够就此幸福下去,谁知这个黑老公还是不争气地延续了他们的弱点,酗酒、打老婆。
更让安无法接受的是,她不惜与全世界为敌争取来的男人,在他的老家肯尼亚已经有了家庭,早就是别人的丈夫和父亲。也不知道是谁玷污了谁。
1963年,21岁的安很利索地进行止损,跟这个有高贵血统的肯尼亚男人离婚,带着两岁的奥巴马回到了父母身边。
幼子托父母照管,重新回到夏威夷大学读书。
21岁的年纪,也不晚。这姑娘对感情对生活,向来不拖泥带水。
同样不拖沓的还有后来的恋情。还是在这所学校,她又遇见了印尼的苏托洛。看来,这位追求自由与平等的姑娘,际遇都跟追求暗戳戳的吻合。
1967年,安和苏托洛结婚,并且夫唱妇随地带着6岁的奥巴马一起回到了印尼老家。交通不便,没有电,连基本的生活用品都很匮乏,但是有爱,足够。
受家里的经济条件限制,奥巴马在该上学的时候,只能去一所很普通的学校,接受的教育也有限制,就这还是母亲安费了很大的劲才争取来的。
学校教得少,只能在家里进行补充。
邓纳姆身体力行地做好孩子的人生第一任导师。因为她知道,有肤色的孩子要想比别人优秀,就得吃更多的苦。
她教给孩子用自己的优秀去抗争,同时用第一份家庭作业《独立宣言》让儿子明白,各种肤色的孩子都是一样的,毕生都要追求平等。
当她陀螺一样凌晨四点起来辅导完孩子,然后再去上班时,她的丈夫却开始了催生的模式。
这个传统的印尼男人需要的是一个能给他生很多孩子的女人,而她需要的却不是一头种猪。
1972年,当初源于爱的婚姻在两人生活的分歧中走向终点。
离婚后的安,带着两个混血的孩子,奥巴马和后来印尼出生的玛雅回到了夏威夷。
然而,当理想照进现实,却是赤裸裸的残酷。
奥巴马在学校被霸凌,他想要彻底洗掉自己身上的颜色,母亲只是平和地告诉他,接受自己,这没什么可自卑的。
当叛逆期的奥巴马找不到人生的意义,逃学、泡妞甚至麻醉自己,被老师诅咒随便可以躺进任何一座监狱时,她都不放弃自己的孩子。
她告诉奥巴马,你可以做美国总统。
语言的鸡汤熬久了,总会变得苍白乏力。她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们。
返回美国的安又回到了夏威夷大学,30多岁对她来说,仍然不算晚,她开始人类学专业的硕博连攻。
发奋的妈妈是最有魅力的,她可以去印尼贫穷落后的地区做研究,也可以去社区做义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她不仅帮助了别人,也救赎了儿子。奥巴马从母亲身上明白了,做人有追求、欢喜自己还要有益于他人才是真欢喜。
临到监狱的大门了,浪子就这样被不放弃不抱怨的母亲给拽了回来,成了哈佛的法学博士生。
当儿子成为一名律师时,安也在1992年完成了有关印尼农村生存方面的论文。
1000页、20年的坚持,换来了50岁人生的美丽风景——她被称为人类学的伟大学者。
遗憾的是,邓纳姆却被癌症盯上了。转折来的也是这么不拖泥带水。
独立、热爱生活的她虽然从未放弃生活,但生活却在1995年最终放弃了她。
当年,奥巴马第一次参与公职人员的竞选,虽然错过了见母亲最后一面,却没有错过母亲对他说的“你可以做美国总统”。
他是生活给她的最高勋章。